欢迎访问湖南警察学院 后勤管理处   
学校首页
后勤管理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公告公示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发布时间:2007-07-15 12:00 作者:admin

 
2002-02-26

尹光志

   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校校各自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许多本该由社会办的事都由学校包揽,造成高校土地紧张、校舍不足等问题日趋严重。按照“十五”高校连年扩招的规划,需要新建大量的学生公寓和相应的生活设施,不仅政府财力难以承受,现有校园也无法容纳。再从高校后勤工作自身来看,实体过多,各自为政,无序竞争,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正常的校园秩序。因此,打通高校后勤“瓶颈”,实现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不仅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是高校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口。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如何进行,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如何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的角度对此作些初步探讨。
  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中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的意义
  产权不是指一种权利而是指一组权利,它包括经济行为主体对资源和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我国国有企业的运作实践表明,国有资产产权不清,必然导致政企不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高校后勤产业的发展要借鉴国有企业发展的教训与成功经验,理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中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这个问题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当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后勤实体使用学校的资产采用的都是零价租赁。零价租赁从主观愿望来看是想在政策上支持后勤实体,但在客观上却背离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产权约束,决定生产者使用任何一种生产要素都是有偿的。这样,一方面能激励生产者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取得较大的收益,避免对要素资源的无度需求和浪费,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不同投资活动又导致不同利率、利润水平、势必使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与最优,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2、有利于促进高校后勤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高校后勤服务作为产业来发展,就是要按照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组织新的后勤服务体系,其最突出的属性,就是要以盈利为目的。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如产权不清,只能实行行政代理而不能实行经济代理,必然会造成对产业管理的结构缺乏活力,造成政企不分、效率低下。高校后勤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法人财产权。
  二、目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选择
  后勤与学校规范分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前提条件。以前高校后勤系统由国家投入和学校全包全管,其服务只能是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如今后勤规范分离和重组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按企业化运作,必然出现学校与后勤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国有资产管理权的变化,以及后勤服务方式的相应变化。
  后勤与学校分离后如何体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应该说,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校与后勤实体规范分离应对后勤资产全面清查,编制财产目录,核实价值,明晰产权,不能流失。高校现有的后勤资产所有权原则上仍应属于学校,学校以一定的方式交由后勤实体经营、管理、使用,并依据其使用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高校后勤产业中,各种国有资产的属性不同,采取的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1、折价投入模式。主要使用于易消耗性类资产的管理,如办公家具、文件柜、办公桌椅板凳、交通工具等。这类资产易消耗、易损坏,更新换代比较快。若产权归学校,由后勤产业使用,由于管理与使用相脱节,管理难度大,学校管不了,也管不好,会人为造成资产的损失、丢失或闲置,也不利于发挥、调动部门自身增添资产的积极性。易消耗资产若折价投入后勤产业,能使资产管理到位,有利于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
  2、承包经营模式。主要用于建筑物类资产的管理,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这类资产的保障能力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学校必须与这类服务实体保持更加密切的关系。承包经营管理模式能保持对资产的所有权。承包经营管理模式重点要抓好:制定科学的承包基数、明确的承包任务、合理的承包期限、完备的承包手续等。
  3、租赁经营模式。主要用于设备类资产的管理,如锅炉等。租赁是一种资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是一种比承包方式更具有开放性的资产管理模式。由于这类资产与学校的关系相对松散些,学校要尽量放开这类资产的经营,要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以便为后勤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盘活学校的资产。租赁经营方式,产业的自主权大,更有利于后勤产业的发展。
  4、招标经营模式。主要用于以对外服务为主的设施以及有关后勤服务市场类资产与资源的管理,如宾馆、校内的卫生绿化服务等。这类资产不直接为学生服务,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来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完全放开这类资源与资产的管理。只有更多的社会服务队伍共同参与竞争,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并为学校节省开支。招标经营模式要重点抓好公开发布招标信息、公开招标条件、公开评标环节,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5、股份经营模式。主要用于在高校校园内新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类资产的管理。后勤服务设施陈旧落后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新形势下,“瓶颈”制约学校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解决这一矛盾单靠国家、学校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银行、社会各方面的积权性。投资建设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项目收入稳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学校要舍得出让这块“蛋糕”,来引进社会资金。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中,学校以国有土地入股,参与新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的经营,并取得相应的收益权。可以按股取得收益,亦可按经营年限届满,资产归学校所有,一次性取得收益。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取向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副省长王少阶提出,要在完成高校后勤与学校行政系统规范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工作,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到2002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基本取向:
  1、后勤产业对高校服务要按核定的标准收费,所占用的国有资产,一律实行有偿使用。现阶段,针对高校后勤服务队伍人员老化、技能水平低、劳动成本高的实际情况,为积极支持后勤产业的发展,各高校可以实行“变暗补为明补”的办法,并采取收补两条线的措施。即一方面,对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占用学校的资产必须实行有偿实用,其收费依据有两条标准:(1)按资产折旧率标准收取有偿使用费;(2)按资产当期的平均收益率收取有偿使用费。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后勤产业接受学校正式职工的数量等情况给予经费补贴或者给予其它政策性补助,今后随着后勤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与正式职工的不断减少,这种经费补贴或者给予其它政策性补助将逐步减少,以至完全取消。
  2、所有能够界定清楚产权的国有资产,都应在高校后勤化规范分离中一次性明晰国有产权,使国有产权不至于处于悬空状态,为后勤实体实现真正的市场化经营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分离中,尤其要注意吸取国有企业改制的经验教训,尽可能选择股份制改造的形式,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以避免以后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而导致可能出现的二次改革,加大下一步改革的成本。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